很多首先对于内审流程和内部审计的概念不太懂,今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的概念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由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目的在于帮助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最有效的管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配合并互为补充,是现代审计的一大特色。
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为外部审计提供可信赖的资料,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在中国,内部审计不仅是部门、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重陵察迅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被纳入审计监督体系。
外部审计的目标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务合同的限制,如常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基没启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3、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尺此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二、内部审计制度是什么
1、内部审计制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共同遵守并应严格执行的规范化的各项规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2、内部审计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单位或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并与内部审计工作相辅相成,以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三、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包括
内部审计是指一种独立的、客观的、全面的、系统的、持续的审计活动,旨在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组织的各个方面。以下是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1.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需要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检查组织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健全,并评估其有效性。
2.控制:内部审计需要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包括财务、运营、合规等方面的控制。审计人员需要检查组织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健全,并评估其有效性。
3.治理:内部审计需要评估组织的治理结构和流程,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检查组织的治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健全,并评估其有效性。
4.业务流程:内部审计需要评估组织的业务流程,包括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方面的流程。审计人员需要检查组织的业务流程是否规范、高效,并评估其风险。
5.财务报告:内部审计需要评估组织的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披露。审计人员需要检查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并评估其符合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6.信息技术:内部审计需要评估组织的信息技术环境,包括信息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检查信息技术政策和程序是否健全,并评估其有效性和风险。
7.合规:内部审计需要评估组织的合规性,包括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合规要求。审计人员需要检查组织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评估其风险。
总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
四、什么是内部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出具的书面文件。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需要符合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以及简洁易懂原则。根据“关于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公告”可知,审计报告的正文应当包括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以及审计建议等内容。审计报告的附件应当包括针对审计过程、审计中发现问题所作出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OK,关于内审流程和内部审计的概念的内容到此结束了,总而言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