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首先,欢迎进入本网站,今日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所得税费用大白话解释,以及所得税费用怎么算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所得税费用是如何计算
1、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2、其中,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3、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也指“所得税费用”会计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属于损益类科目。其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企业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对该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4、所得税费用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费用包括哪些
1、如果不及时补缴就会产生滞纳金,以及罚款,而且还是要交纳需要补缴的金额。
2、如果税务部门反复催收无果,会上报征信,税务部门会将未缴纳的税收记录到您的档案里,未来您使用征信报告的时候就会发现有污点,金融机构是不会给您贷款的。
3、如果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个人所得税有助于纳税人实现利益最大化,维护自身利益;有助于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有助于国家不断完善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是针对税法中尚未明确规定的行为及税法中优惠政策而进行的,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法以及有关税收政策的反馈。充分利用纳税人纳税筹划行为反馈来的信息,可以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和改进有关税收政策,进而可以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的税法和税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三、所得税费用怎么算
1、所得税费用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倒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前提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
1、一种是倒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2、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比如实现营业利润800000元,利润总额=800000-50000=750000,所得税费用为750000*25%=187500元。注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则不能这样直接计算。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
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对国家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
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
四、所得税费用怎么做账务处理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一般都是季末计提,在年末的时候将所得税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那么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应如何做账务处理?
补计提去年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所得税费用大白话解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所得税费用怎么算、所得税费用大白话解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